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「名家教子」“无为而治”的爸爸教出杨绛

   日期:2024-03-17     来源:www.huiqianhao.com    浏览:693    
文章简介:大部分父母都期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,求得一纸文凭,以便以后在社会上立足,林语堂先生重视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。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林语堂从孩子们非常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念书、学中国文化,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,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,以此来...

大部分父母都期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,求得一纸文凭,以便以后在社会上立足,林语堂先生重视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。

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

林语堂从孩子们非常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念书、学中国文化,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,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,以此来训练孩子们的写作能力。正由于如 此,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,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,他说:你已经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,有了这一点,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。这是 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,作为大学者的他,了解地了解,真的的知识,不是由一纸学历来证明的,而要有真才实学,与其浪费那样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,不如用 这类时间来好容易做一番学问。

林太乙听从了爸爸的建议,没考大学,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面试,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,将来还担任过《读者文摘》的总编辑,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,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是我们的天地。

鲁迅不随便否定孩子

关于鲁迅先生和海婴还有这么一个故事。

有一回,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,许广平从街上的一家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,吃饭的时候,海婴最早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,然后开始吃,吃了 一个后 就说:不新鲜,不美味。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,感觉非常新鲜,于是就批评海婴,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,海婴吃了这个将来,依旧说不新鲜,许广平就生气了, 更严厉地斥责海婴。

见此情形,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,发现果然不新鲜。原来,这碗鱼丸中,有一部分是新鲜的,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,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,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。鲁迅先生于是说:他说不新鲜,肯定也有他的道理,不加以查询就抹杀是错误的。

许广平事后感慨地说:周先生的做人,真是大家学不了的。就算一点点小事。

杨荫杭的无为而治

作家杨绛出身于书香世家,她的爸爸杨荫杭早年曾做过教师。和天下所有些爸爸一样,杨荫杭也望女成凤,期望杨绛以后能学有所成,但他并不像大部分爸爸那样每天督促杨绛学习,而是使用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办法。

杨绛小时候,学习成绩并不突出,但杨荫杭从来没责备过她。上高中的时候,她还弄不懂平仄声,她自己非常着急,但杨荫杭却安慰她说:不必急,到时候自然就懂了。

有一天晚上,杨荫杭考问杨绛,让她回答几个字的读音,杨绛答对的,他就非常高兴,没答对的,他也不责备。

杨绛考上东吴大学一年后,涉及到分科问题,她拿不准主意,不了解自己应该选择哪一科,就问爸爸,杨荫杭说:什么是否应该?喜欢什么就学什么,喜欢就是我们的兴之所在,就是自己最相宜的。于是,杨绛便认真剖析了一下我们的状况,选择了文科,后来终成一代文学大伙。

以上三位大伙在教育子女方面至少给大家以下启迪:林语堂的务实,从小培养孩子不重视虚名,踏踏实实做学问;鲁迅的认真,即便是孩子说的话,也要 给予重 视,调查之后才下结论;杨荫杭的无为而治,尊重孩子的性情,不把我们的主观建议强加给孩子,让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健康地成长。

从林语堂、鲁迅到杨荫杭,三位名人教育子女的另类做法,应该能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启迪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