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术教育怎么样渗透健康活动?主要包含心理的健康和生理的健康两个方面。
1、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
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隐性的,贯穿在美术活动的每个环节。
第一,要在美术活动中打造师幼平等的对话关系。教师充分借助肢体与非肢体语言,尝试与婴幼儿打造一种平等的关系。如在与婴幼儿交流时,教师采取蹲下来或坐下来与婴幼儿平视的角度,降低带给婴幼儿的压迫感。又如目光的交流也能传递平等的信息。在面对婴幼儿时,不管出于什么教育目的,真诚的目光会使婴幼儿产生受尊重感,也更容易协调师幼关系。有了师幼平等对话如此的关系,婴幼儿才有机会充分表达我们的意愿,心理得到健康的进步。
第二,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婴幼儿交流、对话。由于婴幼儿艺术作品的感觉是带有直觉成分的,这种直觉总是转瞬即逝。留出充足的时间可以让婴幼儿充分察看赏析、彼此交流,找到大师或同伴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,为婴幼儿学习赏析别人作品搭建平台。
第三,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,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。单一的评价内容仅关注认知结果,显然难以满足这类需要,而多元评价则涉及所有范围,社会的、情感的、认知的,也涉及婴幼儿学习的情感及倾向,并重视对个体进步独特质的认同。若是个体为主的美术活动,可以请婴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感觉最棒的地方,或是让婴幼儿相互交流自己作品的意图;若是合作性的活动,婴幼儿在活动中是不是与同伴有积极的交流,是不是有互帮互助行为、谦让行为等都是评价的内容范围。引导婴幼儿去积极地发现同伴值得学习的地方,形成好的评价心态和健康心理也是尤为重要的。
2、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健康常识
美术教育活动与生活紧密有关,而日常又不能离开健康教育。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主要体目前健康常识的渗透方面。如活动过程中,教师在引导婴幼儿察看和讲述时会渗透相应的健康常识等。